“积怨已深,恐非易事……” 写信人的这声叹息,几乎是在告诉我:许攸的不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矛盾已经积累到了相当的程度,想要化解,恐怕难了。
一个对现有主公和阵营心怀怨怼、甚至考虑“另寻出路”的核心谋士……他掌握着什么?他掌握着袁绍军队的部署、兵力、战略意图、内部矛盾……甚至,他很可能也清楚地知道那个致命的软肋——乌巢的具体位置、守备情况、以及淳于琼的弱点!
我的后背再次感到一阵寒意,但这次,不仅仅是因为乌巢的粮草。一个掌握着足以毁灭整个集团核心机密的智囊,正在因为内部倾轧和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心生叛意!
这简直是……天赐良机!不,应该说是袁绍自掘坟墓!如果说淳于琼的疏忽是乌巢防御体系上的一个“物理缺口”,那么许攸的心生怨怼,就是打开这个缺口、并将信息传递出去的“人为通道”!
一个可能随时爆炸的火药桶(乌巢),旁边站着一个心怀不满、手里拿着火柴的人(许攸)!我几乎可以断定,官渡之战的走向,已经不仅仅取决于战场上的厮杀,更取决于袁绍后院的这场火——尤其是许攸这个“火星”,何时会落下,又会落在何处!
这封密信,先是点出了袁绍联络刘表的战略意图和内部军心不稳的“表象”,然后揭示了乌巢粮草囤积地的“命门”,现在,又暴露了许攸这个可能导致“命门”洞开的“内鬼”!
一层比一层深入,一环比一环致命!写这封信的人,无论是谁,恐怕都未曾料到,他为了向刘表展示困境、争取援助而透露的这些内部信息,组合在一起,竟然会勾勒出如此一幅清晰的、指向袁绍败亡的路线图!
他或许只是想抱怨一下同僚,感叹一下主公的困境,却无意中将袁绍集团最核心、最脆弱的部分,暴露无遗。
我将绢帛轻轻放下,手指因为长时间的用力而有些僵硬。烛火摇曳,光影在书房的墙壁上跳动,仿佛映照着我此刻同样波动不已的心绪。
乌巢是物质上的死穴,许攸是人心上的裂痕。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几乎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雪崩。
历史的走向,有时就是由这样看似偶然的细节所决定。一封密信,一次截获,一个关键人物的不满……无数的暗流在冰面下涌动,最终汇聚成一股足以改变一切的力量。
现在,这股力量的源头,就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案上。许攸……许子远……这个名字,和“乌巢”一样,被我牢牢地刻在了心底。它们不再是孤立的信息点,而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一个指向官渡之战最终结局的、惊心动魄的预言。
而我,陆昭,作为这个预言的“先知”,又该如何利用它,为自己,为刘备,在这乱世棋局中,谋取最大的利益?
我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官渡的风,似乎已经提前吹到了这江淮之地,带来了肃杀,也带来了……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