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0章 AI之种,布局深远(1 / 2)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首页

香江,启明芯总部,“星图室”。

墙壁上的巨幅电子屏,显示着一张不断更新的、标记着全球技术据点的动态地图。从欧罗巴的纳沙泰尔,到硅谷的圣克拉拉,再到波士顿的查尔斯河畔……一个个代表着传感器、浏览器内核、电池技术“火种”的光点,被成功点亮,纳入了启明芯日益庞大的技术版图。

SIA团队成立短短数月,便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效率惊人的“技术扫货”旋风,其执行力之强、目标之精准、出手之阔绰,不仅让公司内部为之侧目,也开始引起了外界,尤其是那些科技巨头和顶级风投机构的警惕和关注。

“理查德,Alex,你们和SIA团队干得非常出色!”林轩看着最新的并购与投资简报,满意地点头称赞。

理查德·刘和Alex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兴奋和疲惫。这段时间,他们几乎是连轴转,穿梭于各大洲之间,与形形色色的技术团队、创始人、律师、投资人打交道,进行着高强度、快节奏的谈判和决策。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购物车”清单上的项目被一个个拿下,那种成就感也是无与伦比的。

“Lin,按照您的规划,目前清单上优先级最高的几项技术,我们基本都已经完成了初步布局。”理查德·刘汇报道,“传感器、浏览器、电池……这些都是支撑‘北辰’平台近期发展的关键要素。接下来,我们的重心是否应该……”

他本以为林轩会指示他们继续深耕这些领域,或者转向清单上其他同样重要的技术,比如移动通信基带芯片的IP、高性能摄像头模组、或者先进显示技术等。

然而,林轩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和Alex都感到了意外。

“不。”林轩摇了摇头,目光投向了清单上一个相对靠后、标注着“长期(10年以上)”的分类——人工智能。

“从现在开始,”林轩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我需要SIA团队,分出一部分精力和资源,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为启明芯‘播种’AI的未来!”

“AI?”理查德·刘愣住了,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Lin,您是说……人工智能?现在就开始布局?”

Alex也皱起了眉头:“Lin,据我所知,目前AI领域的研究还非常……嗯,非常早期。除了在一些特定的学术领域,比如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有一些进展外,距离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似乎还非常遥远。而且,这个领域技术路线非常分散,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现在投入资源进去,会不会……太早了?而且几乎看不到任何明确的回报路径。”

他们的疑虑并非没有道理。

在2002-2003年这个时间点,“人工智能”更像是一个存在于科幻电影和大学论文里的高概念。经历了80年代专家系统的泡沫破灭,以及90年代神经网络研究的低谷,AI正处在一个相对沉寂的时期。虽然有一些学者在坚持探索,比如加拿大的Geoffrey Hinton在深度置信网络(DBN)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法国的Yann LeCun在卷积神经网络(CNN)应用于手写识别方面有所建树,但这些成果的影响力,大多还局限在小范围的学术圈内。

主流的科技公司,无论是硬件巨头如英特尔、IBM,还是软件霸主微软,都尚未将AI视为核心的战略方向。风险投资界,更是对这个投入巨大、回报周期漫长、失败风险极高的领域避之唯恐不及。

在这样的背景下,林轩提出要“播种AI”,确实显得有些……匪夷所思,甚至可以说是“不务正业”。

林轩看着两位得力干将脸上的困惑,他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反问道:“理查德,Alex,你们认为,信息科技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两人对视一眼,理查德·刘沉吟道:“更快的计算速度?更便捷的通信?更丰富的数字内容?”

“这些都对,但都只是过程,不是终点。”林轩摇摇头,眼神变得深邃而悠远,“我认为,信息科技的终极目标,是让机器拥有智能!是创造出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学习、甚至创造的机器智能!这,才是真正能够颠覆一切、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力量!”

“而AI,就是通往这个终极目标的钥匙!”

“我知道,现在的AI看起来还很幼稚,甚至有些可笑。就像一百年前的飞机,或者五十年前的计算机。但正是这些最初看起来‘虚无缥缈’的探索,最终孕育了我们今天所处的信息时代!”

“我们启明芯,要做的是一家引领未来的公司!”林轩的语气斩钉截铁,“我们不能等到风口来了再去追,而是要提前预判风口,甚至去创造风口!AI就是那个未来最大、也最持久的风口!现在布局,看似早了十年,但正是因为早,我们才有机会用最小的成本,去获取未来最核心的竞争力!”

“等到所有人都看清楚AI的价值时,”他嘴角勾起一丝自信的弧度,“那些顶尖的人才、核心的算法、基础的专利,价格可能就是现在的百倍、千倍!甚至有钱也买不到!我们绝不能再次陷入被人‘卡脖子’的窘境!”

林轩的这番话,如同晨钟暮鼓,深深地震撼了理查德·刘和Alex。他们虽然无法完全理解老板口中那个“机器智能”的终极图景,但他们清晰地感受到了林轩对于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布局未来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