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4章 医馆闹事(1 / 2)从现代到古代,赵亚楠的逆袭之路首页

六月,暑气渐盛,赵亚楠的肚子愈发隆起。她体谅阿武新婚,又不想麻烦影子来回奔波,便安心待在王府,领着李婶等人制作蚊香。想起上次在军营中自制的蚊香效果颇佳,如今王府人手充裕、物资丰富,她打算多做些,给将军老爹送去,也捎带些给身处山里的吴老爹。山里蚊虫繁多,虽说有蚊帐,却不透气。即便王府周围风景秀丽、绿树成荫,纳凉时也难免被蚊虫侵扰。

她还时常挂念着伙夫王勇和那两个小孩,不知他们近况如何,蚊香是否还在制作。平日里,赵亚楠除了制作蚊香,还和李婶一起做口罩、准备酒精,这些活儿倒也打发了不少时间。因她减少了去茶楼的次数,阿武也轻松了许多。

这边,春芬的爹喜气洋洋、得意非凡,带着大哥和王爷送的那一箱绫罗绸缎回了老家。揣着怀里的二十两银子,他想着回去后定要好好宣扬一番,家里的日子也能好过不少。临行前,他还偷偷叮嘱春芬,让她给春香找个好婆家,最好能像影子那样。在他看来,影子时刻跟随王爷,若是春香能与影子结亲,那可真是再好不过了。

阿武的师傅在后院的日子过得十分惬意。春红时常帮他浆洗衣物,还会做些可口的下酒小菜送来。春芬这丫头也乖巧,偶尔也会帮师做些新衣服新鞋。妯娌俩相处和睦,毕竟都是熟人,彼此照应着,没有婆婆在,也少了许多纷争和烦恼。阿武的师傅觉得这里自由自在,都不愿回老家了。他在老家孤身一人,哪有此处这般快活。

茶楼里说书先生讲的经典折子戏,阿武的师傅每次都听得全神贯注、津津有味。折子戏讲完后,对于舞台上那些蹦蹦跳跳的表演,他兴趣缺缺,反倒会踱步到百草堂,找张伯搭把手。遇到接骨正骨之类的活儿,他也乐意揽下,凭借着自己的本事为患者减轻痛苦。

闲暇时候,春红总会贴心地为他准备一些可口小菜。他便独自在院子里,自斟自饮,一边喝酒吃菜,一边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惬意,日子过得十分舒坦。

有时,他还会跟着哑弟等人一同上山采药。在山林间穿梭时,运气好还能打到野兔、野鸡,带回百草堂后,大家一起动手烹饪,改善伙食。特别是赵亚楠的爹从山里过来时,几人聚在一起,相谈甚欢,相处得极为融洽,笑声常常回荡在百草堂的上空。

阿武和阿文起初还担心师傅住在这小楼里会不习惯,毕竟周围都是年轻人,生活节奏和习惯可能不太一样。可没想到,师傅社交能力很强,很快就和张伯打得火热,两人相谈甚欢,熟络得不行。

阿武在茶楼本就有五两银子的月收入,再加上王爷从朝廷那边给他的补贴,一个月下来也有好几两银子进账。他十分孝顺,每个月都会拿出二两银子孝敬师傅,让师傅可以随意购买些吃穿用度的物品,生活能更舒适些。

不知不觉临近七月底,赵亚楠听说孟书康的妻子苏菲菲生了个儿子,前不久还办了满月酒。她在心里默默为他们送上祝福,想着苏菲菲和孟书康郎才女貌,他们生下的孩子长大后肯定也是个小帅哥。她轻抚着自己的肚子,心中满是期待,要是自己的孩子能长得像王爷那般英俊潇洒,以后也必定是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

这段时间,赵亚楠给大家发了许多王府自制的蚊香。众人晚上睡觉再也不受蚊虫叮咬的困扰,舒服了许多。百草堂还在偏厅收拾出一间屋子,供那些不方便回家的病人居住。一方面,有些病人来回奔波不利于病情恢复;另一方面,青松和哑弟他们也实在没有时间去病人家里诊治。于是,屋子里放置了一些简易的床铺和被褥,像腿部摔伤、腰部扭伤的病人就可以在这里住院治疗。

如今,百草堂每个月也能有几两银子的收入了。张伯他们辛苦忙碌一个月能领到五百文钱,几个小学童也能拿到一百多文钱。虽然这些钱比在茶楼的工资少很多,但大家想想以前流浪当乞丐的苦日子,都觉得现在的生活已经好太多了。而且大家也理解,百草堂的收入有限,除去吃穿用度、伙计工钱等开支后,青松和哑弟几乎剩不下什么钱,并非是不愿意给大家多发些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