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脉裂隙愈合后的第三日,林霄盘坐在九曲归墟图幻化的玄龟碑顶。碑面篆文渗出的溟煞之气凝成霜花,附着在他新生的玉色肋骨上。山风掠过时,骨缝中突然迸出三十六道裂海纹——那是第十一境"溟殛合道"大成的征兆。
百里外的千仞崖突然炸开窟窿,十二具青铜悬棺裹挟雷火破空而至。棺椁表面《禹贡》蚀文闪烁,每道裂痕都渗出暗金色髓液。第三具悬棺轰然掀盖,探出的骨爪握着一柄断刃——刃身残留的焦痕赫然是《山海经·西山经》记载的"烛龙涎火"。
"苍渊骨冢的守门人?"林霄右手虚握,脊骨深处钻出的断海戟横挡在身前。戟尖触到断刃的刹那,青铜悬棺突然排列成《洛书》九宫阵。阵眼涌出的髓液凝成三丈高的骨妖,其胸腔肋骨间缠绕着九条《水经注》蚀文凝成的锁链。
骨妖左掌拍向玄龟碑时,碑面《归藏易》篆文突然倒卷。林霄足尖点在溟煞霜花上,身形如应龙腾空,断海戟劈出九道环状水刃。水刃切入骨妖肋骨的瞬间,十二悬棺同时震颤,棺中射出《道枢·骨经》所述的"蚀髓针雨"。
针尖触及林霄涌泉穴时,玉色肋骨表面突然浮起玄龟负碑虚影。虚影膨胀成穹顶的刹那,他左手掐出《周易·艮卦》山诀,脚下地脉轰隆升起七座骨峰。峰顶裂开的窟窿中,钻出三百六十具身披青铜甲胄的骷髅兵——甲片缝隙流淌的竟是凝固的《禹贡》山川脉络。
"破!"林霄喉间滚出龙吟般的战吼。断海戟插入主峰裂缝,第十一境溟煞之气顺着戟身灌入地脉。七座骨峰突然软化如泥,峰顶骷髅兵甲胄上的《禹贡》纹路竟开始逆向流转。第三具悬棺中爆出尖啸,骨妖肋间锁链猛地收缩,将三具骷髅兵绞成骨粉。
骨粉飘散的瞬间,林霄瞳孔骤缩。他看见粉屑中浮现《河图·玉版》残篇的虚影,文字脉络竟与溟殛道域的涡流完全契合。右掌凌空抓取骨粉,玉色肋骨突然生长出珊瑚状分叉——分叉尖端刺入虚空,扯出一卷裹着蛟龙筋的《苍渊骨典》。
骨典展开时,十二悬棺轰然炸裂。碎棺板在空中重组为《洛书》九宫阵的立体阵图,阵眼处浮起半截焦黑腿骨。林霄肋骨珊瑚分叉突然暴涨,尖端刺入腿骨表面的《禹贡》蚀文。蚀文剥落的刹那,他看见腿骨髓腔内流淌的暗金色液体,竟凝聚成《山海经·大荒东经》所述"夔牛鼓"的虚影。
"咚——"
虚影鼓面震颤的声浪掀翻七座骨峰。林霄耳膜渗出血丝,玉色肋骨却在此刻发出金石相击之音。他猛然将断海戟插入《苍渊骨典》,戟身缠绕的溟煞之气与骨典蚀文碰撞,炸开九百道靛青色电弧。电弧掠过之处,虚空裂开细如发丝的骨纹裂隙。
骨妖趁机扑至身后,九条蚀髓锁链缠住林霄脖颈。锁链收紧的瞬间,他肋间珊瑚分叉突然玉化成《周礼·考工记》所述的"雷纹锥"。锥尖刺入骨妖胸骨的《洛书》阵眼,暗金色髓液如熔岩喷发,将方圆十里草木尽数蚀成骨粉。
髓液触及玉色肋骨的刹那,林霄脊柱爆出炒豆般的炸响。第十一境溟煞漩涡在丹田处坍缩成晶核,核中迸射的玄芒竟在虚空刻画出完整的《苍渊骨典》总纲。骨妖发出不甘的嘶吼,身躯寸寸崩解,碎骨中浮起三滴烛龙髓精。
林霄张口吞下髓精,玉色肋骨表面瞬间爬满血色纹路。纹路交织处,浮现出《神异经》记载的"苍渊骨冢"全图——图中标注的九处血泉,正与溟殛道域的煞穴完美重合。断海戟突然自主飞旋,戟尖在虚空刻出《周易·震卦》雷纹,雷光劈开的地缝中,缓缓升起一具水晶骸骨。
骸骨掌骨托着的《河图·骨脉篇》残卷无风自动。当林霄指尖触及卷轴时,水晶骸骨突然睁开空洞的眼窝,下颌骨开合间吐出《尚书·禹贡》古语:"九渊通,苍骨现......"
话音未落,地脉深处传来闷雷般的震动。林霄肋间血色纹路突然灼热,玉骨生长出的珊瑚分叉刺入《河图》残卷。卷轴迸发的金光中,他看见自己脊椎正逐渐玉化成《道枢》所述的"苍渊道骨",每一节骨缝都流淌着烛龙髓精与溟煞之气融合的暗金流体。
千仞崖方向突然传来号角长鸣。三百里云层被声浪撕开裂缝,露出后方悬浮的青铜骨城。城墙垛口处,数十具身披《周礼》祭袍的骷髅祭司同时举起骨杖,杖尖汇聚的雷火凝成《焦氏易林》所述的"苍雷殛骨阵」。
"来得正好!"林霄长啸震散头顶雷云,断海戟指天划出溟煞漩涡。新生的苍渊道骨迸发龙吟,玉色肋骨折射出的血纹在空中交织成《山海经》异兽图——图中夔牛虚影仰首怒吼,声波将最先劈下的三道苍雷震成碎芒。
当第一道骨城雷火触及玄龟碑时,碑面《归藏易》篆文突然离碑飞旋。林霄踏着篆文组成的八卦阵图跃至半空,苍渊道骨与溟煞晶核产生共鸣,在周身凝成《周易》六十四卦组成的护体罡罩。戟尖刺入骨城底座的瞬间,整座青铜城池突然软化如泥,墙砖缝隙渗出《禹贡》记载的"苍渊髓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