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堂门前的青石板还凝着晨露,许曼婷望着柜台玻璃下压着的船票,泛黄的纸页边缘蜷曲如枯萎的蝶翼。王振华倚在乌木药柜旁,指腹摩挲着那枚青铜钥匙的凹痕,民国二十六年警察局的钢印在钥匙柄上若隐若现。穿堂风掠过药碾子,带起几缕当归的苦香,他忽然想起三日前在钟楼昏倒时,那老妇人翡翠镯子滑过他手背的凉意——与许曼婷腕间银镯的温度竟有七分相似。
街角黄包车的铜铃叮当声里混入汽车引擎的轰鸣,黑色雪佛兰在春和堂门前刹住。戴白手套的司机躬身拉开车门,锃亮的皮鞋踏碎水洼里一片梧桐叶,来人身着深灰色中山装,胸前的怀表金链垂成一道刺目的弧线。"许小姐,"来人摘下礼帽,露出眼角刀刻般的皱纹,"淞沪警备司令部医药顾问的聘书,您父亲三十年前就该收下的。"他指尖压在聘书烫金封皮上,袖口露出的半截疤痕状若蛇蜕。
许曼婷的银镯在玻璃柜台上磕出清响。她记得这声音——七岁那年的雨夜,穿同样制式中山装的人踹开药铺后门,父亲将她塞进地窖时,那些皮靴碾碎药材的脆响与此刻聘书滑过桌面的沙沙声如出一辙。王振华的手悄然按在腰间,那里本该别着配枪的位置此刻空空如也,却在掌心触到钥匙齿痕的瞬间,记忆如潮水漫过:1937年苏州河码头的货箱阴影里,穿黑色风衣的自己将枪口对准过同样装束的中年人,而那人胸牌上分明写着"卫生署特派专员"。
"张参议怕是记错了,"许曼婷用铜秤砣压住聘书,"家父临终前交代过,许家人永不入官办药局。"她余光瞥见门外闪过藏青色衣角,那个总在对面茶馆听评弹的老者正将紫砂壶搁在窗台上,壶嘴对准的方向正是药柜第三层暗格。参议的笑声像浸了桐油的棉线,突然扯出句吴侬软语:"许老先生改良疟疾方时,用的川贝母可都是从重庆军需处流出来的。"
后堂煎药的陶罐突然炸裂,苦味席卷前厅的刹那,王振华看见参议的怀表盖弹开半寸,表面泛着与老妇人翡翠镯子相同的幽光。许曼婷的银镯骤然发烫,她伸手去取薄荷匣里的冰片,却在抽屉深处触到张泛黄的照片——二十岁的父亲穿着长衫与穿军装的男子立于寒山寺前,那人肩章上的星芒刺得她瞳孔骤缩。
"令尊当年若肯把这药方献给南京..."参议的指甲在聘书上划出新月状凹痕,话音被突如其来的警笛割裂。三辆绿色摩托车撞碎街边馄饨摊的热气,为首警察的驳壳枪套撞在门框上:"接到举报,春和堂私藏抗日分子!"许曼婷的指尖还捏着照片背面那行小楷:"与挚友顾少霆摄于丙子年秋",而此刻警靴踏碎的光斑正映在顾少霆三个字上——那正是现任警察厅厅长的名讳。
王振华突然攥住她颤抖的手腕。钥匙齿痕嵌入掌心肌肤的疼痛让他想起昨夜在时空乱流中见到的画面:1937年父亲被宪兵带走时,母亲将青铜钥匙缝进他的襁褓,而襁褓的暗纹与此刻参议的怀表链如出同源。警棍扫落药罐的脆响里,他贴着许曼婷耳畔低语:"第三层暗格有顾厅长的私印。"
穿藏青色的老者不知何时出现在柜台前,紫砂壶嘴滴落的茶水在聘书上洇出"船票"二字。许曼婷突然抓起川乌粉扬向半空,在参议的呛咳声中旋开药柜暗格。青铜印章裹着旧报纸落在王振华掌心,泛黄的《申报》头版照片里,顾少霆正将勋章别在穿长衫的男子胸前——那人的银丝眼镜与许父遗照中的镜框纹路分毫不差。
"顾厅长当年签发过特别通行证。"王振华抖开报纸的声音惊飞檐下燕子,警棍悬在半空。参议抹去脸上的药粉,阴鸷目光扫过印章上"少霆私用"的篆刻,突然笑出满脸褶皱:"许小姐果然得了令尊真传,连故纸堆里都能翻出保命符。"他挥手示意警察退下,临走前将聘书撕碎抛向空中,纸屑纷飞如清明祭奠的锡箔,"告诉顾厅长,他藏在枫桥镇的秘密,可不止那船军粮。"
暮色爬上雕花窗棂时,许曼婷在暗格深处寻到父亲遗留的信笺。火漆印上是顾家祖传的双鱼纹,信纸带着沉水香气息:"曼婷如晤,见信时父恐已身陷棋局。二十年前与少霆兄共研药方,本为解前线疟疾之困,未料沪上三方势力皆欲以此操控时局。青石桥裁缝铺二楼存有账册,若遇危难..."王振华的影子斜斜覆在信纸上,他手中报纸的边角隐约透出血字,似是油墨遮盖的密语。
更夫敲响初更梆子时,两人绕过巡警的煤油灯摸到青石桥。裁缝铺的橱窗里,民国旧式旗袍的盘扣在月光下泛着珍珠色,许曼婷却觉那盘扣排列酷似船票背面的朱砂符。王振华撬开二楼木窗的瞬间,霉味混着铁锈味扑面而来——二十几个檀木匣整齐码在条案上,每个匣面都烫着不同机构的徽记,最末端的匣子被劈开半角,露出半本染血的《警备司令部特别经费收支簿》。
许曼婷的银镯忽然贴住檀木匣锁孔,齿轮转动的轻响惊起梁上灰鸽。账簿扉页夹着的合影飘然落地:父亲与顾少霆中间站着穿阴丹士林旗袍的女子,她鬓边白玉兰与老妇人耳坠上的翡翠坠子竟是同一块料子。王振华捡起照片时,背面血书映入眼帘:"七月十五子时,携账册至寒山寺换人。"墨迹晕染处浮出枚指纹,与他手中钥匙的青铜锈迹惊人吻合。
打更声忽远忽近,许曼婷将账册塞进藤箱,却触到箱底硬物——那枚本该在顾少霆手中的私印,此刻正裹在染血的绢帕里。王振华突然吹灭蜡烛,楼板缝隙透上来的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