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6章 核危机再临(1 / 2)地球不屈:混沌秩序首页

核爆的余烬之下,灰蒙蒙的天空如同哭泣的穹顶,低垂着覆盖住一片被彻底扭曲、充满了超现实主义恐怖的末日光景。

这里曾是生机盎然、草木繁盛的阿迪朗达克山脉高峰自然保护区,但此刻,其核心区域那片曾经水草丰美的巨大盆地,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被数千万度极高温瞬间烧灼、深度碳化、甚至大面积熔融玻璃化的、散发着不祥辐射热的死亡焦土。

它如同被宇宙级的烙铁,在大地母亲的胸膛上狠狠烙下的一个巨大、丑陋、永不愈合的黑色伤疤,其毁灭的半径向外剧烈延伸达数公里之遥。目之所及,尽是支离破碎、令人灵魂颤栗的噩梦具象。

数以万计、曾经挺拔矗立的参天古树,在那如同神明之怒般的冲击波面前,如同脆弱的芦苇,被轻易地连根拔起,或是从中部拦腰折断。它们如同无数根巨大的、焦黑碳化的火柴棍,以爆炸中心为绝对圆心,呈现出一种令人触目惊心的、整齐划一的辐射状倒伏姿态。

在爆炸瞬间释放的恐怖热辐射下,它们早已被瞬间点燃并深度炭化,形成了一片广袤无垠、死寂沉沉、只有骨架残存的焦黑的森林海洋。

如同实质般浓密的、混合着尘埃、灰烬与放射性微粒的巨大烟尘云柱,依旧顽固地遮蔽着天空,将整个世界都染成了一种令人压抑窒息的、永恒的黄昏色调,甚至在某些区域,已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比黑夜更深沉的黑暗。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极其浓烈的、令人作呕的焦糊气味——那是无数有机物与无机物在极端高温下燃烧、分解后留下的、混合着辐射独特“甜腥”味的死亡气息。

这里,听不到任何属于生命的声音——没有鸟鸣,没有虫嘶,甚至连最微小的生物活动迹象都已彻底绝迹。只有那如同鬼魂呜咽般的、永不停歇的死一样的风,穿过那些扭曲焦黑的残骸时,发出凄厉而空洞的呼啸,仿佛在为这片被彻底毁灭的土地奏响最后的哀歌。

核爆发生数小时后,当近地表的强辐射水平略有衰减,但依旧处于极其危险的水平,第一批身着厚重的、铅衬多层复合材料制成的最高级别核生化防护服、如同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太空人”般的新美利坚陆军防化部队士兵,搭乘着经过特殊防辐射加固处理的CH-53K“种马王”,小心翼翼地出现在了距离原爆点外围十几公里的高空之上。

士兵们透过那厚重的、带有特殊滤光涂层的防护面罩,眼神复杂地、一点一点地目睹着舷窗之外那如同被地狱之火洗礼过的、惨不忍睹的、已经完全认不出任何原有地貌特征的阿迪朗达克山区的残骸。曾经的青山绿水,如今只剩下一片焦黑与死寂。

与此同时,早已在阿迪朗达克山区外围安全区域待命多时的、隶属于州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或国民警卫队工程兵部队、配备了特殊耐辐射装备的消防队员也立刻冒着巨大的风险,驾驶着经过改装的消防车辆,小心翼翼地进驻到核爆影响区域的边缘地带。

他们顶着空气中仍未完全消散的、致命的放射性沉降物,利用便携式盖革计数器和远程红外热成像仪,立刻开始对现场残存的主要是由热辐射引燃的森林火势进行紧急检测与评估。并根据实时监测结果,迅速建立起数道宽阔的防火隔离带,试图阻止核心区域那如同地狱业火般的巨大火势继续向外围尚未受到严重破坏的区域蔓延。

在山区之外的临时安置点与医疗救护中心,那些刚刚从疏散混乱中侥幸获救的平民们,脸上还带着惊魂未定的恐惧与茫然,立刻便被早已等候在此的军队医疗后送单位迅速转送至更加安全的、配备了基本核生化防护设施的临时避难所。

许多在核爆发生时,正驻扎在山区外围各主要公路出口执行封锁与疏散任务的新美利坚部队,包括国民警卫队和部分正规军单位,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热辐射以及早期放射性沉降的附带伤害。随军及从后方紧急调派而来的医护工作者们,此刻正在临时搭建的野战医院里,争分夺秒、竭尽全力地救治着每一位还有生命体征的伤员。

一道由铁丝网、混凝土路障、*以及配备了自动武器哨塔的士兵组成的、范围极其广阔的军事隔离带也早在核爆发生前便被迅速设立了起来。其目的只有一个——以最严厉的手段,阻止任何未经特别授权和缺乏足够防护装备的人员,进入这片已经被彻底污染的、极度危险的区域。无论是好奇的平民、试图挖掘新闻的记者,还是可能潜伏的敌对势力探子。

初步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放射性污染监控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大量造价高昂、配备了精密传感器的军用无人机——从高空长航时的RQ-4“全球鹰”到中低空多用途的MQ-9“死神”,甚至还有一些专门设计用于核生化环境侦察的特种小型无人机——被紧急征派到阿迪朗达克山区的上空。

它们开始系统性地飞行、扫描,实时测量不同区域的辐射水平,绘制污染分布图,并结合气象数据,紧急预测放射性沉降物未来数小时乃至数天内可能的扩散路径和强度分布。这些数据将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救援、清理以及评估此次极端行动所造成的长期环境灾难。

而此刻,远在几十公里之外的利特尔福尔斯临时指挥部内,奥康纳理事正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般,焦头烂额地在指挥中心内来回踱步,等待着来自前线侦察单位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关于那头恐怖巨兽最终命运的确切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