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大玄界历,青阳纪三千七百二十一年,深冬,叶尘再次闭关月余。
地点:北域极寒之地,冰玄宫,玄冰峰,听雪小筑。
静室之内,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
叶尘如同磐石般,一动不动地盘膝而坐,彻底沉浸在了对自身力量的梳理、对传承奥秘的感悟之中。
这一个月的时间,对他而言,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蜕变之旅。
他首先将重点放在了对自身根基的打磨和巩固之上。
筑基中期巅峰的修为,虽然看似强大,但叶尘很清楚,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依靠灵泉之眼的造化和问心镜反噬之力的“催化”才达到的,根基并不算完美。
他没有急于去冲击后期瓶颈,而是沉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地运转《冰玄宫心法》(筑基篇),引导着那如同万载寒髓般精纯凝练的冰蓝色液态真元,在丹田真元之海中缓缓流淌、压缩、提纯。
同时,他还奢侈地拿出了从宗门奖励(试炼第一名和核心弟子标准奖励)中兑换来的大量高品质筑基丹和冰属性灵石,并非为了提升灵力总量,而是借助其中蕴含的精纯能量和温和药力,来“中和”和“调理”自己体内那因为融合了太多不同本源力量(鸿蒙、混沌、定魂、灵泉、甚至一丝佛韵和煞力)而略显“驳杂”和“冲突”的真元,使其变得更加纯粹、更加圆融、更加掌控由心。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时间和资源。
仅仅为了打磨真元、稳固道基,叶尘便将那来之不易的一万贡献点,以及之前搜刮来的所有灵石,消耗了近乎一半。
但效果也是极其显着的。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丹田真元之海中的液态真元,变得如同最纯净的冰晶琉璃般清澈、剔透,其中蕴含的冰寒法则之力,也变得更加凝练、更加灵动,仿佛拥有了生命。
而悬浮在真元之海中央的那枚菱形道基,更是如同被反复淬炼的神金,变得更加稳固、更加坚不可摧,其上铭刻的玄奥道纹,也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与天地法则之间的共鸣,也变得更加清晰、更加强烈。
叶尘甚至有种感觉,自己现在调动真元的速度和威力,比一个月前至少提升了三成不止。
在稳固了修为根基之后,叶尘便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了对《鸿蒙不灭体》和战尊传承的参悟与修炼之中。
《鸿蒙不灭体》,这门来自于荒古战尊的逆天炼体神功,虽然只有第一卷“凝煞淬骨篇”的残篇,但其威力之恐怖、潜力之巨大,早已让叶尘尝到了甜头。
他自然不可能放弃这条足以让他肉身成圣的无上道途。
只是,经过上次在玄冰炼体窟那近乎自杀式的疯狂淬炼之后,他也深刻认识到了这门功法的危险性。
引煞淬骨,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必须找到更安全、更高效的修炼方法。
叶尘再次沉入战尊那浩瀚如烟海的记忆碎片之中,如同一个孜孜不倦的考古学家,努力地从中搜寻着关于《鸿蒙不灭体》、关于炼体之道、关于力量运用的蛛丝马迹。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耗费了大量的灵魂力量、反复筛选、比对了无数残缺的记忆片段之后,他竟然真的从中找到了一些极其重要的线索。
虽然依旧没有找到《鸿蒙不灭体》第二卷“炼血熔炉篇”的具体修炼法门,但他却找到了一些关于如何更安全、更高效地引煞淬骨的技巧和经验。
比如,如何在引煞入体之前,先用自身气血之力温养经脉,提高经脉的承受能力;如何精准地控制引入体内的煞力强度和数量,做到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如何利用灵力或者特殊丹药来中和煞力中的狂暴意志和负面能量,降低走火入魔的风险;甚至,他还找到了一种极其特殊的呼吸吐纳之法,似乎能够在淬炼肉身的同时,也缓慢地滋养和壮大灵魂(虽然效果极其微弱)。
这些零散的技巧和经验,虽然不成体系,但对于叶尘来说,却如同久旱逢甘霖,价值连城。
他立刻如获至宝般,开始仔细地参悟、揣摩,并且付诸实践。
他再次进入了那种痛并快乐着的自虐式修炼状态。
只是这一次,他变得更加小心、更加谨慎,也更加有条不紊。
他不再像之前那样,一次性牵引大量的玄冰地煞之力,而是如同涓涓细流般,一次只牵引一丝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