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的问询函如同投下的一颗重磅炸弹,让启明芯原本看似一片光明的IPO之路,瞬间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外界的猜测、竞争对手的幸灾乐祸、内部的焦虑不安……一时间,巨大的压力如同潮水般向林轩和赵晴鸢涌来。
然而,经历了最初的震惊和短暂的动摇之后,这对共同经历了无数风雨的“黄金搭档”,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冷静和韧性。
在林轩的战略定力和赵晴鸢的专业操盘下,启明芯迅速启动了多管齐下的应对方案:
法律层面: 詹姆斯·怀特领导的顶级律师团队,立刻向SEC提交了措辞极其专业和技巧的延期回复申请,以“涉及公司核心商业机密和未来发展战略,需要更多时间进行内部评估和信息梳理”为由,成功争取到了数周的宝贵缓冲时间。同时,他们也开始仔细研究SEC问询函的每一个细节,寻找可以进行“模糊化处理”或“选择性披露”的空间,准备一份既能满足基本合规要求、又最大限度保护核心机密的补充文件。
公关与游说层面: 赵晴鸢动用了A轮投资方(特别是巅峰资本等美国背景的VC)以及之前合作的顶级投行(如高盛、摩根士丹利)在华盛顿和华尔街的强大政商资源,聘请了最顶尖的政治公关公司,开始向SEC的相关官员、国会的重要议员、以及财经界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进行低调而有效的沟通和游说。
强调启明芯的技术创新对全球科技进步的贡献,暗示过度严苛的审查可能打击新兴科技企业发展、甚至引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试图从更高层面化解这次“异常”的问询压力。
技术与业务层面: 林轩则要求所有核心研发团队,在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的前提下,保持正常的研发节奏,不受外界干扰。特别是“天枢一号”的Bring-up测试和“北辰”OS V1.0的稳定性冲刺,必须按原计划进行,甚至要加速!他要用实实在在的技术进展,来增强内部信心,也为后续与资本市场的沟通,准备好最有力的“武器”!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压力抗争、与潜藏在幕后的对手博弈的过程中,林轩和赵晴鸢几乎是形影不离,并肩作战。
他们常常在办公室里讨论应对策略到深夜,累了就在沙发上靠着眯一会儿。 他们会一起飞往纽约或华盛顿,与律师、投行和公关团队进行高强度的会商。 他们会在巨大的压力下相互鼓励,彼此分担焦虑,成为对方最坚实的依靠。
某天深夜,在纽约一家酒店的套房里,刚刚结束了一整天与数批潜在基石投资者(对冲基金大佬、主权财富基金代表)的秘密沟通会后,林轩和赵晴鸢都感到身心俱疲。
“SEC那边,最新的反馈怎么样?”林轩揉着太阳穴问道。
“暂时还没有明确的结论。”赵晴鸢的声音也带着疲惫,“我们的律师和公关团队正在全力斡旋。好消息是,似乎有一些掌握关键权力的议员,对我们表示了同情和支持,认为SEC这次的问询确实有些‘过度’了。但最终结果,还很难说。”
“投资人这边呢?”
“反应不一。”赵晴鸢苦笑道,“有些被我们的技术实力和‘故事’(即使是包装过的)所吸引,表示愿意承担风险,继续参与认购;但也有些变得非常谨慎,提出了更多尖锐的问题,甚至暗示可能会降低投资意向或估值预期。IPO的前景,确实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
林轩沉默了。他知道,这次危机,是启明芯自成立以来,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它不仅仅是技术或市场层面的问题,更上升到了资本运作和国际政商博弈的高度。一步踏错,就可能满盘皆输。
看着林轩紧锁的眉头和眼中的疲惫,赵晴鸢心中一疼。她知道,这个男人肩上扛着的压力,比任何人都要沉重。
她走到他身后,犹豫了一下,伸出双手,轻轻地放在了他的太阳穴上,用一种轻柔而专业的手法,慢慢地按揉起来。这是她最近在他极度疲惫时,偶尔会做的小动作。
林轩的身体微微一僵,随即放松下来,闭上眼睛,感受着她指尖传来的温暖和恰到好处的力道,紧绷的神经似乎也随之舒缓了一些。
“别太担心了,Lin。”赵晴鸢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温柔而坚定,“我们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和运气吧。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一起面对。”
“嗯。”林轩轻轻应了一声,心中充满了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