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章 筹备复国大典忙(1 / 2)大唐储君首页

大食于波斯的势力,经大唐雄师如秋风扫落叶般的不懈征伐,恰似残阳余晖般渐渐消散,萨珊波斯复国的曙光终于穿透层层阴霾,如祥瑞之光洒向这片饱经沧桑的大地。

彼时,卑路斯怀着满腔的感激与期待,遣使至大唐,向李承乾呈上言辞恳切、情真意切的邀请函,字里行间满是恳请他亲临波斯、共襄复国大典的殷切期盼。李承乾览信后,深感此乃大唐与波斯情谊绵延传承的重要见证,亦是彰显大国风范与担当的契机,遂欣然应允。

临行前,李承乾身着明黄色龙袍,那龙袍宛如流动的金色云霞,其上绣工精湛的五爪金龙,仿若在云海中翻腾欲飞,尽显无上威严。他神色凝重地端坐在龙椅之上,那龙椅仿佛承载着天下苍生的厚望,散发着庄重而肃穆的气息。他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群臣,郑重下诏,令太子李象监国,暂摄军国大事。“太子李象,朕此次亲赴波斯,期间大唐内外诸事,皆由你主理。你当以天下为己任,勤勉奉公,宵衣旰食,不负朕望。”李承乾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似洪钟响彻在宏伟的宫殿内,每一个字都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对太子的深切期许。

太子李象赶忙出列,身姿挺拔如松,恭敬地跪地叩首,声音坚定如磐:“儿臣遵旨,定当殚精竭虑,夙兴夜寐,守护大唐江山,不负父皇重托。”

接着,李承乾又召集一众肱骨重臣,于朝堂开启小朝议。“诸位爱卿,太子年轻,虽聪慧勤勉,然治国理政之道,千头万绪,仍需历练。朕远行之际,望你们以国事为重,尽心辅佐,为太子出谋划策,匡正谬误,保我大唐安稳繁荣,万邦来朝。”李承乾目光殷切地看着群臣,言辞恳切,如长辈对晚辈的谆谆告诫。

众重臣纷纷跪地,齐声回应,声震屋瓦:“陛下放心,臣等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太子,共铸大唐辉煌。”

朝议结束后,李承乾又将太子唤至御书房。书房内,檀香袅袅,如丝如缕,营造出静谧而庄重的氛围。李承乾坐在书桌前,那书桌古朴厚重,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智慧。他示意太子近前,目光中满是慈爱与期许,犹如春日暖阳,温暖而和煦。“象儿,监国重任在肩,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处理政务,要明辨是非,如拨开云雾见青天;广纳谏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用人之道,当唯才是举,不拘一格,赏罚分明,方能人心所向。遇大事不可慌乱,需沉着冷静,深思熟虑而后行,谋定而后动。”李承乾语重心长地说道,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太子的谆谆教诲,如同一颗颗智慧的种子,播撒在太子心间。

太子李象认真聆听,不时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犹如夜空中熠熠生辉的星辰:“父皇教诲,儿臣铭记于心,定当铭刻肺腑,践行于行,不辜负父皇的期望。”

安排妥当后,李承乾在禁军和御林军两万人的严密保护下,带着一众亲随和贴身重臣,踏上了西去的征程。队伍浩浩荡荡,宛如一条气势磅礴的巨龙,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蜿蜒前行。而神秘的百起司,如隐匿于黑暗中的影子武士,在外围悄然追随,他们行动敏捷,目光如鹰,时刻警惕着潜在的危险,为这支队伍保驾护航。

一路跋涉,终于抵达波斯都督府。此时,卑路斯早已在疾陵城外几十里处翘首以盼。他身着华丽繁复的波斯服饰,那服饰上镶嵌的宝石在阳光下璀璨夺目,折射出波斯昔日的辉煌。当他远远望见李承乾的身影,不禁悲喜交加,潸然泪下,脚步匆匆如飞般迎上前去,“噗通”一声跪地,声音哽咽,几近泣不成声:“陛下大恩,卑路斯没齿难忘,波斯能有今日,全赖陛下及大唐的鼎力相助,此恩此情,如同再造乾坤。”

李承乾赶忙上前,步伐稳健而从容,亲自将卑路斯扶起,脸上带着温和如春风般的笑容,安慰道:“波斯与大唐情谊深厚,情同手足,此番复国乃众望所归,你我本应携手共进,共谱盛世华章。”

众人入城后,稍作休整,度过了一周宁静而忙碌的时光。随后,李承乾与卑路斯一行人离开疾陵城,向着泰西封进发。

当他们临近泰西封时,驻守在此的大唐四位统领——裴行俭、苏定方、薛仁贵和王孝杰,带着先期回到这里的波斯贵族,早已在城外恭敬等候。只见泰西封城外,旌旗招展,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盛大庆典。士兵们整齐列队,如同一座座巍峨的山峰,坚毅而挺拔,场面隆重而热烈,彰显着大唐的军威与波斯的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