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二年秋,山东青州府。
"叮——当——"
随着铁锤最后一次敲击,长达三丈的钢轨稳稳嵌入枕木。王铁柱抹了把汗,望着眼前笔直延伸的钢铁长龙,仍觉得像在做梦。三个月前,他还是威海卫的造船匠人,如今却成了"铁道人"——这是侯爷给的新称呼。
"第三标段合龙!"监工挥舞红旗。
山坳间顿时爆发出欢呼。来自海南的技工与本地船匠击掌相庆,他们刚刚完成了胶济线最难啃的劈山工程。王铁柱蹲下身,抚摸冰凉的钢轨。这种带着奇异纹路的精钢,听说产自沂蒙山深处的"天工坊",每日能出铁三千斤。
"都让开!火车来啦!"
人群如潮水般退到两侧。王铁柱看见那个钢铁怪物喷着白烟缓缓驶来——这是侯爷亲自设计的"泰山号"机车,车头镶嵌着鎏金玄武纹,六对铸铁车轮足有半人高。更奇的是其后拖着的十节车厢,有运煤的敞车,也有带琉璃窗的客车。
"装车试运!"随车技师大喊。
劳工们将成捆的钢轨抬上货车。王铁柱注意到,最后一节车厢站着二十名持枪卫兵,他们腰间挂着铜制传声筒,目光始终盯着铁轨两侧的密林。
"听说昨天逮着个女真探子。"身旁的海南技工低声道,"想往铁轨下埋火药。"
王铁柱心头一紧。自从铁路开建,这样的袭击已发生七次。侯爷为此成立了"护路营",还在每段铁轨下埋设铜线,说是能听出异常震动。
"呜——"
汽笛长鸣打断了他的思绪。泰山号开始加速,车头烟囱喷出滚滚白烟。王铁柱跟着人群追了几步,看着列车消失在隧道口,突然想起侯爷在开工仪式上的话:"从今往后,山东地界,朝发夕至!"
......
登州观星台,李长风正在审阅铁路网规划图。羊皮纸上,六条红线以登州为中心辐射开来:东至威海卫军港,西抵济南省城,南通淮安盐场,北达渤海湾铁矿。每条线路旁都标注着暗语——"甲字线"实为装甲列车专用道,"丙字线"则直通秘密火箭试验场。
"侯爷,青州段试车成功。"徐铭呈上电报稿——这是用铜线传讯的新玩意,比八百里加急快上十倍。
李长风扫了一眼电文:"告诉李昭媛,她的"减震轴承"很管用。下一批机车就用海南船厂的新钢材。"
徐铭应诺,又低声道:"朝鲜密报,多尔衮派了使团去了日本,怕是又要买火器。"
"无妨。"李长风手指划过铁路网,"等"乙字线"贯通,我们的大炮可以直接运到山海关。"
窗外突然传来喧哗。李长风皱眉望去,只见观星台下跪着数百百姓,正在焚烧纸钱。几个道士打扮的人挥舞桃木剑,朝铁路方向念念有词。
"这个月第三起了。"徐铭苦笑,"百姓都说铁路斩断龙脉,要请张天师驱邪。"
李长风冷笑。他早料到会有这天——半月前,淄川县令带人冲击工地,说火车惊了当地土地公。后来在钢轨下挖出所谓的"镇龙钉",不过是女真细作埋的带符咒的匕首。
"让柳如是在《新报》发篇文章。"李长风敲了敲桌面,"就说崂山太清宫主持夜观天象,铁路乃太上老君"云车"化身,专镇北方妖气。"
徐铭会心一笑。这招屡试不爽:上月说蒸汽机是"东海龙王吐息",上上月把燧发枪说成"雷部法器"。侯爷最懂如何用神鬼之说治百姓。
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二人谈话。亲兵统领赵德柱盔甲带血冲进来:"侯爷!甲三号装甲列车遇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