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星看向娘,有些不解:“娘,你还要什么,等我中午回来的时候给你带回来。”
不是都交代好了,难道她遗漏了什么?
苏毓问道:“你们现在卤味卖的怎么样?”
李知星放了心:“好得很,供不应求,每天我们都能早早的关门回来。”
就是最近,他们买的下水比较少,自然卖的也少,回来的就早。
周书行看苏毓看向的是他们装卤味的家当,有些苦笑:“我们每天都能卖完,只是最近,卖我们下水的猪肉摊涨价不止涨了一倍,我们要是买的多了挣不了多少。”
刚开始买卖大家都满意,后来,他要的量多了,那些人也知道了他卖的跟红烧肉一个价,还卖的特别好,都开始要涨价,最近这几天还越涨越厉害。
他问过别人,卖别人还是普通的价格,就到了他们这里涨价。
但是他们买卖都干起来了,又不能停。
现在的价格他们还有的赚,就怕猪肉摊还会给他们涨价,再涨几次怕是会亏钱。
苏毓叹了口气:“你给你家兄弟打电话,就说让他们帮忙买下水,别让他们跟别人说你们的关系,等他们来了以后,你们一起商量下水买卖。”
才夸了他聪明,转眼间又是不知道变通的孩子。
周书行眼睛亮了,娘的办法好,那些人只卖他贵,卖别人便宜,他让别人买不就行了?
苏毓让他们先去弄铺子,卖完了就早点回来。
卤味其实也就是个新鲜,开始卖的多,再美味的东西,时间长了也会腻,下水又不是什么金贵东西,慢慢的卖的就少了。
周书行两口子慢慢减量买也是对的,只要诚信为本,不卖不好的东西就行。
下午两口子早早就回来了。
苏毓把一张纸给他们:“这是我把柴火和炖料的价格整理了一下,计算出来的价格,你可以做参考,当然了,农村里面柴火不要钱,你可以让你的兄弟们把柴火拿过来抵一部分钱。”
在农村里,一分钱都是钱,能省下就省下来。
周书行有些难为:“娘,我不想挣我哥哥弟弟们的钱。”
挣兄弟们的钱,说出去不好听,给他个本钱就行。
苏毓解释:“生意是你做的,你做主就行,但是我要提醒你,亲人们之间做生意,最好算的清清楚楚,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免得以后说不清楚。”
亲人们因为钱闹翻的还少吗?不要挑战人性。
又不是她亲生的,她只能提醒,要是干预的多了,她还怕遭埋怨呢!
周书行知道苏毓是为了他好,和媳妇一起商量,算计一下怎么做。
最后两人还是按照苏毓说的做了,在他们心里,他们还年轻,难免经验不足,老人见多识广,听她的没错。
周家几兄弟来了以后谈的倒是开心,兄弟几个人按照周书行说的,给加工费,还从村子里带柴火来,把柴火这项费用免了。
而且,周大哥跟肉联厂的人相熟,承诺会把下水都揽过来,价格绝对公平。
那些猪肉摊的人大多数也是从肉联厂拿的肉,他们直接从源头解决问题,在苏毓的提醒下,还准备签合同,谁也别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