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云山庄在世间留下了许多传说,而它本身却像是不存在于这世间一般。
风万千其人,也如他的姓氏一般,虽不见其形,却无处不在。
归云归云,云归何处?
洛城之后,陈忘曾无数次念叨着归云山庄的名字,想念着他的这位老朋友。
他明白,这位老朋友也在等待着他,正如他为这座山庄取的名字一样。
以陈忘对他这位老朋友的了解,这些年来,他一定知道了很多事情,很多陈忘想要知道的事情。
关于他的朋友们,关于当年的真相……
今至西南,经历种种,耽搁了许多行程,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到达归云山庄了。
陈忘听过于文正的为人,在这样的人面前,任何的掩饰都会达到完全相反的效果。
于是,他坦诚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这位御史大人,希望能让知道归云山庄所在的洛人豪为他带路。
可是,这个提议却被于文正直接否决。
这位御史大人的理由也很简单:天道军刚刚诏安,人心不定,洛人豪身为首领,若贸然离开,只怕军心不稳,多生事端。
陈忘对于文正的态度早有预感,他转向洛人豪,道:“洛镖主,你去过归云山庄,可否将大致方位告知我们,我们自己去寻。”
洛人豪却挠挠头,道:“嗨,这归云山庄,其实我也不知在哪里!”
“什么?你不是说你去过归云山庄吗?”陈忘等人听洛人豪这样说,无不瞠目结舌。
难不成洛人豪的话,不过酒后的胡言乱语吗?
“去过是去过,”洛人豪坦言:“不过我每次去时,都是在钟灵山毓秀峰前,打一颗响箭。不久后便会飘来阵阵香风,让人晕头晕脑,一觉醒来,便到归云山庄之内。我也曾试过不打响箭,可跑遍了毓秀峰,也未曾见过归云山庄的影子。”
“将响箭给我们,不就成了?”白震山也迫不及待地要去归云山庄。
陈忘曾答应过他,要在那里,给他一个真相。
洛人豪坦言:“此事亦不可行。有一次归云山庄托我押送一件货物,我在那几天正巧打听到灭我洛家镖局的几个倭寇的下落,因急于报仇,便托镖局弟子代我前往归云山庄。不料响箭香风之后,这个弟子一下子被迷晕了,醒来后却还在毓秀峰前。想来那归云山庄之人,不仅认响箭,也认人。寻常人等,纵有响箭,也难以踏入归云山庄一步。”
陈忘等人听洛人豪之言,俱默然无对。
不料此刻,项人尔却开口向于文正请求道:“御史大人,我受东南抗倭军戚弘毅戚将军之托,寻访归云山庄,采购火药,作抗倭之用。而今东南倭寇自知不敌抗倭军,正在大规模集结,寻求决战之机,欲一举吞掉戚将军麾下部曲。危急存亡之秋,若有火药相助,定能减少我军伤亡,还请御史大人允准洛人豪带路。”
初见面时,于文正便认出了项人尔的锦衣刀,可惜他对锦衣素无好感,故而衙门议事之时,对项人尔常常冷面相待。
直到毛轩看出端倪,告诉于文正,项人尔不仅在招安之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且在他的锦衣身份之外,还担任东南抗倭军前锋官时,于文正才对此人另眼相看。
此刻,听闻事涉抗倭军,不由得有所动摇,可天道军数万之众,怎可无人约束?
一直立在一旁的毛轩似乎看出御史大人心中的顾虑,便小声提醒道:“于大人,此次招安,最先赞成的人是天道军三当家赵子良。此人心向朝廷,乃东南名将赵向南之后,可堪重任。”
“赵向南”三个字,让于文正心头一震。
此人乃名将之后,带兵有方,有西南柱石的美誉。
约莫八年前,赵向南进京述职,于文正虽只与其有数面之交,却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也是在那时候,严蕃对皇帝说起,西南有苦茗之茶,饮之如入仙境。
皇帝听后,竟于朝堂之上向赵向南将军索要苦茗,将军直言进谏道:苦茗乃致幻之物,蚀人心智,他早已下令在西南禁养此物,更不会让它流入宫中,毒害圣上。
耿耿忠心,肺腑之言,却被皇帝当作故意藏私的托词。
赵向南将军自此不受重用,后举发平南王有扩军之举,其心不轨,不想被小人反诬,冤死于锦衣狱中。
几乎同时,嗅到风向的朱昊祖立即向朝廷进献苦茗,并借此逐渐掌握了西南兵权。
赵家家道中落,却没想到竟沦落至此。
于文正不禁为此一代名将感到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