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清河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倒不是他不喜汤婉婉,只是并非同路人,至少如今不是。
便如他记忆里现代那句话,女人只会影响拔刀的速度。
思绪至此,陆清河不由想起洛萱以及那离别一吻。
似乎......他遇到的女子,都不是同路人!
不知是不是他纷扰的思绪扰乱了天气。
傍晚时,天空淅淅沥沥下起了蒙蒙细雨。
这雨持续了许久,直到他们第三日进入考场都没完全停歇。
好在并不影响出行,反倒为匆匆进入试院的众学子平添了几分美感。
“今日考题,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然今北蛮犯边,烽火频传,岂仁义不足恃而必以武备御敌欤?”
随着第三日的考题公布,众学子纷纷皱起了眉头。按照往常的情况,这类关于时政的考题一般不会出现在府试。
而这类题目,也是学子们既渴望又担忧的类型。
渴望在于可以借机展现心中抱负。担忧则是回答的稍有差池便会前功尽弃。
陆清河反复读题数遍,还是苦笑摇头。
当今大庆朝重文轻武,导致文风鼎盛,武风渐衰。边关频繁失利,这都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可如今将这些事作为题目放出,为的是什么?
出题的是文人,阅卷的是文人,那这个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有人.....想要天下学子代为辩经!!!
想通了出题人的目的,陆清河不再犹豫,下笔如有神。
【夫圣贤垂训,仁义为治国之本;边塞多虞,干戈乃应变之需。孟子言仁义无敌,然烽火当前,非辨文德与武功之权衡,难觅安边靖寇之良策......】
尽管他所写的东西与内心背道而驰,可他更明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道理。
如今的他不过是一名连功名都没有的学子,在这宏大的时局面前如沧海一粟。
顺着出题人的心思作答,谋的便是一个进阶的机会。
待他日有了足够的地位和能力,方能真正为改变这局势尽一份力。
陆清河的笔在试卷上不停挥动,墨汁在宣纸上晕染开。
时间也在悄然流逝。
当陆清河反复几次修改停笔时,才发觉天色已近黄昏。
又将自己写下的文章看了一遍,这才慢慢的长出一口气,可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篇文章或许能得到那些文人考官的青睐,但他更清楚,真正的治国之道远非纸上谈兵这般简单。
第三场的放排是最晚的,直到酉时试院的大门才打开。
众学子刚走出试院,便已经热烈的讨论起来。
“今日这题可太难了,我足足检查了十多遍,生怕用词不当。”
“嗨,本来就不是咱们府试学子应该作答的题目,也不知道是谁出的?”
听着众人的讨论,陆清河作为地字号的学子,最后才出了试院大门。
大远望去,便见到范直与陆殊和陆虎正站在一处。
陆清河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三人面前,拱手问道:
“范兄,答的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