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紫禁城的琉璃瓦在月光下泛着冷冽的光。
喻浅放下手中的密报,只觉一股寒意从脊椎直窜脑门。
“边疆……终究还是出事了。”她喃喃自语,声音低沉得像是暴风雨前的闷雷。
密报上,猩红的字迹触目惊心——“逆党蜂起,惑乱民心,图谋不轨!”短短几字,却像一把尖刀,狠狠刺痛着她的心。
边疆,一直以来都是大喻王朝的隐患。
蛮族虎视眈眈,地方官员腐败无能,百姓苦不堪言。
她登基以来,励精图治,希望能改变这一切,却没想到,隐患爆发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烈!
“陛下。”
宫凛的声音像一道清泉,驱散了她心中的烦躁。
他缓步走近,身上带着淡淡的龙涎香,那是属于守护者的气息。
喻浅抬起头,看着他那双永远沉静如水的眼眸,心中稍稍安定。
她知道,无论发生什么,这个人都会站在她身边,为她遮风挡雨。
“宫凛,你也看到了。”她将密报递给他,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
宫凛接过密报,快速浏览了一遍,眉头也紧紧皱了起来。
“陛下打算如何应对?”
喻浅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寂静的夜空,语气坚定:“此事绝不能姑息!朕要御驾亲征,亲手平定叛乱!”
宫凛一惊,连忙劝阻:“陛下万金之躯,岂可轻易涉险?不如派遣得力将领……”
喻浅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朕知道你的担心,但此事非同小可。那些叛贼敢在边疆作乱,背后必然有推手。朕若不亲自去,恐怕难以查清真相,更难以安抚民心!”
她转身,目光灼灼地盯着宫凛:“朕意已决!你无需多言,只需告诉朕,你是否愿意陪朕一同前往?”
宫凛毫不犹豫地单膝跪地,语气铿锵有力:“臣愿誓死追随陛下!”
书房内,气氛凝重而压抑。
窗外,风声呼啸,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第二日,朝堂之上。
喻浅提出要派遣援军前往边疆,稳定局势。
“陛下圣明!”立刻有大臣站出来附和。
然而,李尚书却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
喻浅眉毛一挑,语气平静:“李尚书有何高见?”
李尚书不慌不忙地说道:“如今京城防务空虚,若是调动大批兵力前往边疆,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臣建议,不如先安抚地方官员,让他们自行镇压叛乱。”
“安抚?”喻浅冷笑一声,“李尚书,你可知道边疆已经有几座城池被叛军攻占?安抚有用吗?那些叛军可不会听你的好话!”
“陛下息怒。”李尚书不卑不亢地说道,“臣并非不重视边疆局势,只是认为京城安危更为重要。毕竟,京城乃是国之根本,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放肆!”喻浅猛地一拍龙案,怒斥道:“难道边疆百姓就不是朕的子民了吗?难道他们的性命就比京城百姓低贱吗?李尚书,你身为朝廷重臣,竟然如此漠视边疆百姓的死活,朕实在是对你太失望了!”
李尚书脸色一变,连忙跪倒在地:“陛下息怒!臣绝无此意!”
朝堂之上,气氛剑拔弩张。
大臣们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他们知道,女帝陛下是真的动怒了。
喻浅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语气缓和了一些:“李尚书,朕知道你的顾虑。但朕已经决定,必须尽快平定边疆叛乱。朕会留下足够的兵力守卫京城,不会让京城有失的。”
“陛下……”李尚书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喻浅直接打断。
“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喻浅语气不容置疑,“退朝!”
退朝之后,喻浅回到寝宫,心中依旧烦躁不安。
她总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边疆叛乱爆发得太过突然,李尚书的反应也有些奇怪。
他似乎一直在极力阻止自己派遣援军,这其中,难道有什么阴谋?
就在这时,又一封密报送到了她的手中。
“叛军攻势猛烈,已连下数城!请求朝廷火速增援!”
喻浅看完密报,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
她感到自己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着鼻子走,无论她做什么,都无法阻止事态的恶化。
“可恶!”她狠狠地将密报摔在地上,心中充满了无力感。
“陛下,您没事吧?”宫凛听到动静,连忙赶了过来。
喻浅看着他,朕越是想解决问题,问题就变得越复杂。”
宫凛走到她身边,轻轻地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陛下不必担心,无论发生什么,臣都会一直陪在您身边,为您分忧解难。”
喻浅看着他那双充满信任的眼眸,心中稍稍安定。
她深吸一口气,重新恢复了冷静。
“宫凛,朕不能再坐以待毙了。朕决定,微服出巡,亲自前往边疆!”
宫凛一惊,连忙劝阻:“陛下,这太危险了!您是万金之躯,岂可轻易涉险?”
喻浅摇了摇头,语气坚定:“朕意已决!朕若不亲自去看看,恐怕永远也无法查清真相!”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方,语气坚定:“朕要亲自去看看,那些叛军究竟是什么来头!朕要亲自去看看,是谁在背后操纵这一切!”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所有人都没想到,女帝陛下竟然会做出如此大胆的决定。
李尚书更是急得团团转,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女帝陛下为何如此执意前往边疆。
难道,她已经察觉到了什么?
“不行,绝对不能让她去!”李尚书心中暗暗盘算着,必须想办法阻止她。
然而,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第二日清晨,天色微明。喻浅和宫凛乔装打扮,悄悄地离开了京城。
他们骑着快马,一路向着边疆的方向飞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