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都城,宫殿内的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自从征讨麒麟盟失利退兵后,朝堂之上的权力斗争便如同失控的野火,烧得愈发猛烈。
早朝时分,丞相一脸肃穆,身着象征权力与地位的华丽朝服,率先迈出一步,对着高坐龙椅的夏君孔甲,恭敬却又坚定地拱手说道:“陛下,此次征讨麒麟盟铩羽而归,民间关于鬼神的传言甚嚣尘上,军心与民心已然受到动摇。依臣愚见,当下与麒麟盟议和方为上策。如此一来,既能避免再度触怒鬼神,确保我‘夏’朝上下安稳;又可将精力集中于北方边境的忧患。那北方新兴势力如春笋般崛起,日益壮大,已然对我朝边境构成了迫在眉睫的严重威胁,实乃心腹大患啊。”丞相心中暗自思量,议和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动荡的局势,又能在处理北方边境事务中凸显自己的能力与谋略,从而进一步巩固自身在朝堂中的权力与地位。
大将军一听,顿时暴跳如雷,怒目圆睁,眼中仿佛要喷出火来。他大踏步上前,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大声反驳道:“丞相此言荒谬至极!我‘夏’朝堂堂大国,威震四方,怎能因一些毫无根据的谣言,就向区区麒麟盟低头求和?此次兵败不过是一时疏忽,意外失利罢了。我军若再次出征,定能如猛虎下山,将麒麟盟一举荡平,一雪前耻,重振我‘夏’朝往日的威严!若此刻选择议和,岂不是向天下人昭示我‘夏’朝懦弱无能,日后必定沦为他国笑柄!”大将军心里盘算着,若能再次领军出征并大获全胜,必将在朝堂上树立更高的威望,进而打压丞相一派,巩固自己的权势。
孔甲坐在龙椅上,听着两人针锋相对的争执,只觉得脑袋仿佛要被炸开一般,心中烦躁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紧皱眉头,揉了揉太阳穴,疲惫地说道:“二位爱卿,暂且莫要再争。此事关乎国运,容朕慎重考虑。”然而,丞相和大将军却都不肯罢休,仿佛两只斗红了眼的公牛。
丞相眉头紧皱,脸上写满了忧虑,继续劝说道:“陛下,鬼神之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如今民心惶惶,军心不稳,若强行出兵,恐怕会引发更大的变故。况且北方边境军情紧急,若不及时妥善应对,后果将不堪设想。议和实乃当下最为稳妥且明智的选择啊。”丞相心里焦急万分,生怕孔甲被大将军的激进言论误导,做出错误的决策。
大将军气得满脸通红,脖子上的青筋都暴了起来,大声吼道:“丞相休要再以鬼神之说混淆视听,蛊惑陛下!我‘夏’朝兵强马壮,兵力强盛,岂会惧怕那小小的麒麟盟?若不趁此时机加以严惩,日后必然后患无穷,养虎为患!”大将军一心想着通过战争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决策的正确性,根本听不进丞相的劝告。
两派大臣见状,纷纷站出来附和各自的首领,朝堂上瞬间炸开了锅。支持丞相的大臣们纷纷进言,强调议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大将军一派的大臣们则慷慨激昂地陈词,力主再次出兵。争论声、辩驳声此起彼伏,犹如汹涌的潮水,几乎要将宫殿的屋顶掀翻。
孔甲看着这混乱不堪的场面,心中的怒火蹭蹭直冒,却又感到深深的无奈和无力。曾经那个令行禁止、庄严肃穆的朝堂,如今已变得如此混乱无序,而他作为一国之君,对朝政的掌控力也在这无休止的争吵和纷争中逐渐被削弱。
孔甲心中暗自叹息,他深知丞相和大将军各怀心思,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和权力算计。丞相一派长期以来主张以文治为主,推崇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以维护自己在朝堂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而大将军一派则崇尚武力,坚信只有通过战争和胜利才能树立威望,巩固权势。但无论哪一方的主张,都让他难以轻易下定决心。他既担心议和会损害“夏”朝的威严和声誉,让其他国家小觑;又害怕再次出兵会重蹈覆辙,陷入更加艰难的困境,同时还要时刻担忧北方边境的局势不断恶化,如同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在这混乱的朝堂纷争中,孔甲仿佛置身于波涛汹涌的大海,被各方力量无情地拉扯着,难以找到平衡和方向,每一次的决策都犹如在悬崖边缘行走,稍有不慎,便可能让“夏”朝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麒麟盟的契机
麒麟盟内,隐龙阁阁主牛犇脚步匆匆,神色中带着难掩的兴奋,急匆匆地走进盟主杨逸的营帐。他手中紧紧攥着一份情报,仿佛那是打开胜利之门的钥匙。
“盟主,天大的好消息!”牛犇一边说着,一边将情报递到杨逸手中,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夏’朝朝堂为了是否再次征讨我们,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丞相那一派主张议和,大将军那一派却坚持出兵,双方互不相让,孔甲都被搅得焦头烂额,难以决断,现在朝堂乱成了一锅粥。”
杨逸赶忙展开情报,目光迅速扫过每一个字,脸上渐渐浮现出一抹笑容,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说道:“这可真是天助我也,是我们麒麟盟千载难逢的契机啊。”
此时,行动队队长熊大、商队首领麻轩以及其他几位部首领也纷纷闻讯赶来。熊大挠了挠头,一脸憨厚却又充满疑惑地问道:“盟主,这‘夏’朝自己内乱了,对咱们能有啥好处呀?”熊大心里实在想不明白,“夏”朝的内乱和麒麟盟的发展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