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俩相视一笑,默契地在记忆中游走会儿。谭若柔突然意识到,这次迷路带给她的,远比按计划参观某个景点要多得多。
回到主路后,她们放弃了寻找那个神秘的"隐园",转而去了夫子庙。夜幕降临,秦淮河两岸亮起灯笼,游船划过水面,留下粼粼波光。
"姐,快看!"谭若忧指着河对岸的一家小店,"那不是我们买的同款笔记本吗?"
果然,橱窗里陈列着"纸间时光"的文创产品。谭若柔笑了:"所以那家"隐蔽"书店其实很有名?"
"老先生骗了我们!"谭若忧假装气愤,随即又笑起来,"不过没关系,我们的探险经历是买不到的。"
回酒店的路上,谭若忧突然说:"姐,你知道吗?今天你焦虑发作的时候,我其实很害怕。"
谭若柔愣了一下。她习惯了做保护者的角色,没想到有一天会被妹妹看到自己的脆弱。
"但我又有点高兴,"谭若忧继续道,声音轻柔,"因为你终于不再假装完美了。真实的姐姐...更让我觉得亲近。"
路灯下,谭若柔看到妹妹眼中的真诚。她伸手搂住谭若忧的肩膀,第一次感到被照顾的安全感。
"明天我们去香港,"她说,"你有什么特别想做的吗?"
谭若忧眨眨眼:"有一个地方...但我想留作惊喜。"
香港给谭若柔的第一印象是垂直——摩天大楼像钢筋水泥的森林,直插云霄。从机场快线望出去,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街道上行人匆匆,红绿灯发出急促的"滴滴"声。
"好...繁忙。"她评论道,感到熟悉的压力又回来了。香港的节奏让她想起上海的工作环境,肌肉不自觉地紧绷起来。
谭若忧却兴奋地贴在车窗上:"太酷了!这才是国际大都市!看那些招牌!那些小巷子!"
酒店位于尖沙咀,房间窗户正对维多利亚港。放下行李后,谭若忧迫不及待地拉着姐姐出门。
"我们先去中环坐摩天轮,然后吃地道茶餐厅,下午去半山扶梯,晚上..."谭若忧如数家珍地列出清单,让谭若柔惊讶于她的计划性。
"等等,"谭若柔打断她,"你不是喜欢随性探索吗?怎么突然做这么多计划?"
谭若忧狡黠地笑了:"因为我知道姐姐喜欢有计划啊。这次换我配合你的习惯。"
这个小小的体贴让谭若柔心头一暖。中环的摩天轮上,她们俯瞰整个维多利亚港;狭窄的茶餐厅里,分享一碗正宗的云吞面;半山扶梯旁,寻找电影《重庆森林》的取景地。谭若忧像个专业导游,带着姐姐穿梭在这座城市的脉搏中。
但到了傍晚,谭若柔开始感到不适。香港的拥挤和噪音,还有那些西装革履、边走边打电话的商务人士,不断提醒着她即将回归的工作压力。她的肩膀又绷紧了,眉头不自觉地皱起。
"姐,我们得去个地方。"谭若忧敏锐地察觉到她的变化,神秘地说。
她们乘坐缆车登上太平山顶。夕阳西下,整个香港岛和九龙半岛尽收眼底。随着夜幕降临,万千灯火渐次点亮,高楼大厦变成璀璨的水晶,维多利亚港成了银河倒影。
"哇..."谭若柔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从这个高度看下去,城市的喧嚣变得遥远而模糊,只剩下纯粹的美。
"我查过了,"谭若忧得意地说,"这里是全香港最适合发呆的地方。没有"滴滴"声,没人赶时间,只有风和风景。"
她们找了张长椅坐下,静静欣赏这价值百万的夜景。谭若柔感到肩上的压力随着每一次呼吸慢慢释放。
"姐,"谭若忧突然开口,"你回上海后...还会这么累吗?"
谭若柔没有立即回答。她望着远处闪烁的霓虹,思考着这个简单却深刻的问题。
"我不知道,"她最终诚实地说,"工作性质决定了高压。但也许...我可以学着划清界限,给自己留些空间。"
"比如每周留一天完全不用工作?"谭若忧建议道,"或者养只猫?网上说宠物能减压。"
谭若柔笑了:"也许先从简单的开始,比如每周和你视频聊天两次。"
"三次!"谭若忧讨价还价,"而且你不能一边回邮件一边和我说话。"
"成交。"谭若柔伸出小指,和妹妹拉钩。这个儿时的约定方式让两人都笑了起来。
下山时,谭若忧突然说:"其实我有点害怕。"
"怕什么?"
"上大学后...我们会变得更疏远。"谭若忧的声音轻得几乎被山风吹散,"你去工作,我去读书,生活在不同轨道上..."
谭若柔停下脚步,转身面对妹妹。山顶的灯光映在谭若忧脸上,照出了她眼中少有的不安。
"不会的,"谭若柔坚定地说,握住妹妹的手,"我保证。无论多忙,我们都会定期见面。你可以来上海,我可以去你的大学城。"
谭若忧紧紧回握:"拉钩?"
"拉钩。"
夜色中,两姐妹的手指紧紧勾在一起,像是一座跨越成长与距离的小桥。
谭若柔想起她们在太平山顶的约定:"当然会。我们可以每年计划一次姐妹旅行,就我们两个人。"她顿了顿,"而且这次我保证,不会把行程表精确到每分钟。"
谭若忧笑着靠在她肩上:"我喜欢这个承诺。"
# 第十章 生活重启
回到上海的第一周,谭若柔的公寓堆满了待整理的行李和纪念品。三亚的贝壳、南京的书签、香港的明信片...这些物品散落在各处,让每次目光所及都能唤起一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