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造访崔家里(2 / 2)大唐小吏首页

赵平安料想倒是不错,像这般掌柜,当是讲信重义的,他想插一脚断了别人的财路,恐怕没什么交情却是不能轻易做到的。于是便放弃了想法,客套了几句,重新上路,回家而去。

这一路几十里无趣可说。到了明月河渡口,赵平安拐了个弯,上了岔路,奔了崔家里。

他与崔家里原本是姻亲关系。崔娥便是崔家里里正崔正堂的庶出女子。但除了这层关系,其实赵平安与崔家里还有一层舅甥关系。

赵平安的阿娘也是崔家里人,他阿爷当年和岳父大人崔正堂是一道上过战场的。只不过那时崔正堂是队正,他阿爷只不过区区大头兵。景中年间,两人一道去了淮西,但兵败如山倒,队伍被河北叛军冲散,两人各自负伤回家。

赵平安的阿爷早死了很多年,家里的景况也是一年不如一年,虽然崔正堂对赵家仍有眷顾,但无奈家里有只母老虎,不肯相帮。自阿娘死后,崔正堂倒也暗地里给过一些钱,但多数都被王盘他爹收了去。

不过崔正堂信守了当年在战场许下的承诺,将庶出的女子崔娥嫁到了胡山村,这才有了赵平安捡狗屎的运气。

其实说实话,不管是这身体里原本的赵平安,还是穿越过来的赵平安,崔家里他是真的不想踏足。岳父家里良田百亩,虽说不算巨富,但在这方圆几十里,确也是大户人家。

崔正堂娶了两个嫡妻,纳了三个妾。膝下儿女成群,崔娥在家里的地位等同奴婢。这样一个家,以赵平安这等窝囊身份,难以融入。

赵平安也从来不说自己是崔家里的外甥。

人家说近乡情更怯,轮到赵平安头上,那袅袅炊烟的崔家里,当真是步履难开。只不过受人之托,必定忠人之事,好在不是为了自己的私事,心里便也就想得敞亮。

崔娥娘家在村里非常好认,进村口直往里走,一块晒谷场边,院墙围着,两顶青瓦房檐的就是。

岳父在战场上是受过勋的,进了院门前后三进屋宅,虽说没有城里那般排场,什么奴婢成群,鸟语花香。可这院内,却也干净整齐,静谧安宁。

崔正堂正在屋里烤火,听说是赵平安来了,于是连忙起身,把人招呼到了内堂里。

堂屋里坐了十几个人,崔正堂与他两个嫡妻,一个妾,崔娥的两个兄长,两个嫂子,一个十八九岁的阿姐,一个五岁的小妹。

还有个加炭火的丫鬟。

一家人似乎正在说着什么事,脸上表情都不太好看。只是赵平安入了堂屋后,便都住了嘴。两个兄长和两个嫂子先后起身,回各自屋里去了。赵平安拱了拱手,四人看也没看一眼。

然后便是崔正堂的两房嫡妻,大的姓朱,小的姓刘,赵平安喊了一声“大姨娘,二姨娘。”朱氏哼了一声,歪过头去,脸上写满了晦气。

刘氏则客气许多,指了指面前还带着余温的条凳,“平安来了,坐吧!”

赵平安知道自己来的不是时候,可既然来了,那也没怵,他卸下了篓子,坐在崔正堂的对面。

抬头看了看塘火上挂着的腊肉,烟熏火燎之下,正一滴一滴地往下滴着诱人的油脂。朱氏准确地捕捉到了这一幕,冷笑一声,道:“平安啊,这穿的是甚啊?日子过得也忒苦了一些吧?回头带上几斤腊肉,你不吃,小娥也要吃啊!”

赵平安拢了拢身上的乌鸦羽披,不卑不亢,道:“多谢大姨娘关心,山野人穿得杂,比不上大姨娘绸锦披身。而且家里虽说不富裕,但几斤肉总还是有的。”

朱氏“嗤”一下笑出了声来,肆无忌惮。

这不吹牛逼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