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1章 四次北伐(2 / 2)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首页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数字。

实际情况上,想要动员出千万大军,没有个十几年的积蓄,是想也别想的。

那些蛮夷最大可能,还是继续以四五百万的兵马,和楚国进行交战。

这才是正常情况下,以对方体量,能够支持的常备规模战争。

眼下那些蛮夷,能动员出四五百万人,是属于拼命的阶段,是无法持久的。

可对方若是占据了,楚国让出来的西南、岭南地区,这多达八郡之地,有楚国原本的建设基础在,足可养活三千多万人。

日子过得紧巴巴点,养活四五千万人,也不在话下。

而只要能养活那些蛮夷的所有人口,多开垦积蓄几年,届时便可靠着这些底蕴,和楚国展开长期四五百万兵马的战争了。

楚国现在放弃西南、岭南,固然能大为缓解边境压力。

但这属于用空间换时间,靠着舍弃地盘,来暂时满足那些蛮夷,换取一时的安定。

从长远来看,无疑是后患无穷的。

“不过,如果暂时放下扬州一隅,目光放到长远,也就是整个九州天下的话。

舍弃区区贫瘠的西南、岭南,争取到三五年的安稳时间,让我能从容收拾整个中州。

这无疑是大赚之事。”

陆渊对此,心中有着一笔属于自己的账:“只要四次北伐顺利,能夺下豫州,我大楚不仅能再得十郡之地,人口也能再添三四千万。

这份收获,可比小小的岭南、西南,有价值多了。

而中州既定,徐、唐、许等国,惨败之后,也就只能龟缩在北地本土,靠着大河天险,在那边苟延残喘。

我只需沿着大河一线,布置好防线,用个一二百万人,就能保证整个中州北境的安全了。

届时,北伐之后,整个中州之地,最少也能抽出三百万人来,用以奔赴本土,参加针对南方蛮夷的战争。

想做好以上这些事,最快两年,最慢三年,就可完成布置。

这点时间,也就够那些蛮夷,刚刚在南边站稳脚跟,达成粮食的自给自足罢了。

这种实力,又如何能对抗我横扫九州的精锐之师?”

陆渊对于自己手下大军的实力,还是很有信心的。

在中州这种强敌横行的地方,楚军都能扫平天下,打的各国纷纷败亡。

区区一些远徙而来,如丧家之犬一般,毫无根基的蛮夷,再怎么高看对方,也不可能是楚军的对手。

就更不用说。

统一中州之后,楚国相对于南方蛮夷,那压倒性质的先天宗师数量了。

只靠顶层战力,对方三四十人的先天宗师数量,就不是楚国对手。

这是国力的差距,是楚国积攒数十年,席卷天下后,才有的力量。

可不是一些区区蛮夷,一路在迁徙途中,不断融合大小部落国家,暴发户一样膨胀来的力量能比的。

扬州的事情,差不多就这么定了。

……

对扬州做好规划后,陆渊便开始了人员调配。

黄玄走马上任,领着一干分配给他的人手兵马,开始筹备新的海路行营。

分配给扬州的六位先天宗师,也在接到调令后,开始动身南下。

以先天宗师的实力,冬季大雪虽然难捱,但也并非无法忍受。

冒着风雪赶路,还是能够做到的。

因此,在十二月初,六个陆渊特意抽调出来,好用来及时沟通本土的分身,就已经抵达了巴陵城。

青州这边。

陆渊直辖的五百万大军,也开始趁着天气稍好一些,风雪暂停的日子,慢慢向着东边靠近豫州的边界移动。

上百位需要抽调的先天宗师,也有大半提前到青豫二州边界,或者楚国控制的豫州南部,提前就位。

为了明年的第四次北伐,楚国这边,已经开始了先期准备。

而这番大的动静,自然不可避免的,被豫州诸国给探知到了。

楚国也没想遮掩。

反正一年一次北伐,早就成了惯例,你就算不说,四国也有防备。

所以。

不出意外的,察觉到楚国异动后。

豫州已经结盟的四国,顿时紧张起来。

为了防备楚国入侵,他们也开始相应的征调兵马,调动人员,储备物资,修筑城防,开始为来年的大战做准备着。

同时也有人派遣使者,前往徐国,准备找这个当初调停他们四方的准盟友求援。

不过据楚国在徐国朝堂上的眼线汇报,徐国对于四国求援的提议,直接拒绝了。

今年才刚刚惨败的徐国,实在是输的太惨,几乎将全国的家底都给打没了。

甚至,因为这次前所未有的惨败,徐国境内,已经出现了一种恐楚症。

下到底层百姓,军中士卒,上到公卿将校,皇室宗亲,徐国上下,都对楚国有一种恐惧心理。

在刚刚遭逢惨败的现在,实力大损,心怀恐惧的徐国,实在是没有多余的实力,也没那个心气,再和楚国打上一场了。

而且楚国将触手伸到了冀州,也给了徐国极大压力。

他们生怕楚国的冀州行营,只是一个先哨站。

等到来年开春,楚国会加强在冀州行营的兵力,然后顺势入侵徐国本土,彻底灭亡徐国。

这并非是没有可能的。

所以在本土都遭受威胁的情况下,徐国自顾都尚且不暇,又哪还有余力去帮助他人?

四国希望徐国出兵帮忙的期望,注定是一场空梦。

明年楚国的四次北伐,只能靠他们一力抵抗了。

就像在今年,徐国一力扛了整个楚国一样。

徐国没能扛住,所以丢了整个青州,退回了徐州老家。

四国联盟联合起来,实力比徐国稍强,但能否扛住,只能看战场上见真章了。

不过眼下看来,对方显然是没那个信心,不然也不会去找,已经被打的惨败的徐国求援了。

他们也不想想,徐国都输的那么惨了,就算愿意出兵,又能拿出几分力气来帮他们?

所谓病急乱投医,便是如此了。

这个神武四十三年的冬天,面对这种安宁祥和,却又带着一股硝烟气味的氛围中,让人紧张不安的度过了。

时间缓缓流淌,来到了神武四十四年。

二月开春,正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时节。

在巢穴中,归缩了一冬的生灵们,刚刚冒出头来,还来不及庆幸春天到来,大地上就再度升起了兵戈。

神武四十四年,二月三日。

楚帝陆渊在大梁登坛祭天,再度宣布,发动四次北伐,征讨豫州。

同月,收到消息的豫州四国,也于豫州会盟,四国皇帝歃血为盟,宣布组建联军,共抗暴楚。

一场楚国和豫州四国的大战,在天下所有人关注的目光中,正式拉开了序幕。

所有人都清楚,此战胜负,将决定整个中州的归属。

楚国胜,则一统中州,九州皆服。

四国胜,则天下二分,此后战乱绵延。

这场决定九州命运的大战,吸引了天下人的目光,每个人都饱含期待,等着结果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