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9章 西守东稳(2 / 2)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首页

不过在郑晋背后,还有一个许国在撑着。

许国的国力,虽然比起唐国弱了点,但也算是同一个梯次的老牌大国,实力方面还是不差的。

如果郑晋两国真的撑不下去了,许国肯定是不会袖手旁观,必然是会出兵救援的。

到时面对三国围攻,唐国最后的结局如何,还真的很难预料。

说不定,就要迎来又一次的惨败。

这要是唐国败了,对楚国而言,便就不是一个美事了。

没了唐国牵制,那么现有的豫州许、晋、郑三国,可就能腾出手来,全力应付已经将手插进了豫州,并且野心勃勃,时刻想着扩张的楚国了。

甚至唐国被击败后,也有可能沦为许国附庸,如那郑晋二国一样,成为许国小弟。

那时一个以许国为首的联盟,就将在豫州的土地上出现。

曾经魏国领头,带着赵徐二国一起打梁国的局面,也将再度上演。

只不过其中的主角,从魏赵徐三国,换成了许唐郑晋四国。

针对的对象,也从梁国换成了楚国罢了。

一口气面对四个大小霸国针对,陆渊也是有些吃力头疼的。

因此,这种局面,能不上演,自然就不让它上演。

唐国不能败,或者说不能败的那么惨,让它沦为许国附庸,这算是底线了。

同时,唐国也不能赢。

因为唐国赢了,便就是席卷豫州之势。

到时出现的,就不是以许国为首的联盟,而是唐国裹挟另外豫州三国,牵头来打楚国的联盟了。

不论哪边胜了,对楚国都不是好事。

最好的局面,就是两边互相僵持,彼此消耗,打的精疲力尽,两败俱伤了。

是想要实现这一点,可没那么容易。

这其中需要极高超的平衡手段,外交手段,还有及时广泛的信息渠道,对时局的敏锐判断,以及强大的军事干涉力……等一系列的本事。

哪怕是陆渊,也不敢说能十全十美的做到这些。

故而,对于豫州的事情,他也只能尽力去做,然后一切看运气了。

不过虽然讲运气,但该有的实力配备,还是要有的。

正好东郡战场上,黄林刚刚取得了大胜,一口气歼灭的两百余万赵军,彻底将赵国打残了。

今后赵国十年之内,甚至说河北冀州十年内,都将不会有任何势力,能威胁到河南之地了。

紧挨冀州的河南郡、东郡,所面临的边境军事压力,也大为缓解。

原本在这两郡屯驻的大量兵马,自然也成了并非必要,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裁减了。

于是趁着这个机会,陆渊直接罢废了西路行营,将黄林麾下的兵马,以及包括他本人在内的众多先天宗师,重新收回了手中。

不仅是西路行营,青云子掌控的河阳行营,同样也被顺势罢废。

行营中的兵马先天,都收入了中路行营麾下。

至于两个行营罢废之后,河南、南阳、东郡的防备治安,则交给了同步筹建的地方郡府郡兵负责。

此外,因为河南郡、东郡算是边疆,还地方兵马外,各自额外增派了二十万大军,五位先天,设立了一个北路行营,让黄林当总管,用来警戒河北之敌。

虽然确认了河北已无威胁,但秉持着小心无大错的想法,陆渊还是加强了这两郡的防御。

反正对他来说,四十万大军,十位先天,也只是一个零头罢了。

相对于整个北伐大军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

而且这两郡刚刚平定,现在又进行大举移民,地方上正是骚乱不断的时候,也确实需要大军进行强力镇压。

这样想想,也就没什么了。

河阳、西路两路行营罢废,陆渊手中,一下就多出了一百五十万的兵力。

再加上裁减过后的雍州行营,也多出了一百万左右的兵力。

这加起来,就是二百五十万人了。

对于这些人,陆渊进行了一次整编,保留下来了一百万的常备战兵,剩下一百五十万人都是民夫,全被他放了回去。

在大胜赵国和魏国后,于东郡和关内郡的战场上,楚国又抓到了一百七十万左右的降卒俘虏,手中的炮灰数量,瞬间又富裕了起来。

这种情况下,自然没必要留着,那些已经征战了一两年的民夫,对着自己子民,可劲祸害了。

不仅是西边的三个行营,进行罢废整编,陆渊直领的中路行营,也进行了整编。

中路行营,原有三百万兵马,其中战兵、民夫、俘虏都有。

整编过后,陆渊留下了一百五十万战兵,五十万俘虏。

还有一百万民夫,则被放回了家乡。

东面已经会师的东路行营和阳夏行营,也被重整为了新的南路行营,行营总管为黄玄,兵马则是一百五十万战兵,二十万俘虏。

另外有一百万左右的民夫,被裁撤放了回去。

豫州行营也进行了整编,所有的民夫在拣选了精锐补充兵马后,剩下一些老弱都匆匆撤走,最后留下了五十万左右的战兵。

这点兵力,肯定是无法完成,陆渊制定的东稳战略了。

因此,在对豫州行营进行整编后,陆渊就任命刚刚被裁撤的河阳行营总管青云子,出任新的豫州行营总管。

然后领着河阳、西路行营,刚刚整编出的一百万战兵,前往豫州赴任了。

这样补充之后,加强了的豫州行营,就将拥有一百五十万战兵,实力不弱于任何一个老牌霸国,足以对豫州战局进行干涉了。

而两路罢废行营,留下的一百七十万俘虏,则补充到了中路行营。

如此,经过一番整编过后,楚国就剩下了五路行营。

分别是雍州行营,总管为黄欣,有八十万战兵,十位先天。

北路行营,总管为黄林,有四十万战兵,十位先天。

南路行营,总管为黄玄,有一百五十万战兵,二十万降卒,先天三十人。

豫州行营,总管为青云子,有一百五十万战兵,先天二十人。

中路行营,统帅为陆渊,有一百五十万战兵,二百二十万俘虏,有先天三十人。

此外楚国北伐收获的中州地方各郡,也都分别安排了三万的郡府县兵,以及一位先天宗师作为地方都尉,负责治安。

这些地方兵马加起来,也有四十八万大军,十六位先天。

以上合计常备兵马六百一十八万,二百四十万俘虏,先天宗师一百一十六人,就是楚国在整个江北中州之地,所有的军事力量了。

同时在江南扬州的老家,楚国还有两百万新训练出来的府县兵,以及二十一位先天宗师。

可以说,哪怕经过一番裁撤整编,楚国剩下的军事实力,也依旧是傲视天下,为诸国之最了。

经过这一番精简裁撤,虽然楚军的兵马总数,从原先的一千八百万,直接减少了一千万人。

但楚军的战力,却并没有减少,反而提升了许多。

就如分开的手指变成了紧握的拳头,不仅力量提升许多,也变得更加坚固可怕了。

反倒是楚国的敌人,经过两次北伐的惨重打击,实力变得远不如北伐之前,个个都变得残血虚弱,好几个甚至都到了亡国边缘。

以这种姿态,一拳挥下去,可不就是人仰马翻,一片哀鸿了。

此时陆渊回顾四周,颇有种拳打敬老院,脚踢幼儿园,无敌寂寞之感。

当然,这只是一闪而逝的念头。

虽然已经取得了极大优势,但稳重性格起见,面对这些已经衰落的敌人,他还是会拿出最大的重视,给予对方最强的残酷打击的。

“现在西守东稳已成,我的中路、南路行营大军,也已经在积蓄力量,明年就要作为主战场,进行中间突破了。

不错不错,还有继续努力。”

陆渊看着摊开的九州舆图,看着上面一个个已经布局好的棋子,不由满意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