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呢?”
“记得上次对阵,我让先击败了算知君,我认为应把这盘棋计算在争棋中。”
此话半是理由,半是讥讽。
算悦并非过着无所事事的清闲日子,他每刻都在观察算知夺取棋所的动向,等待着决斗之日。
他清楚对方有强硬的后台,不可能答应自己的要求,但作为本因坊的掌门人,该说的话还是要说个痛快!
果然,算悦的申诉遭到驳回。
备中守大声训斥算悦道:“算知的棋力今非昔比,遵照旨意应当对子棋争胜负,胜多者授予“棋所”称号,不得有误。”
总之,在当时只要搬出“旨意”这种方便武器,事情立刻就会得到解决。
算悦和随从知为了争夺棋所宝座,终于展开了围棋史上第一次悲壮的殊死搏斗。
时值正保2年1645年,算悦34岁,算知28岁。
3、平分秋色
这次争棋,把正保2年的御城棋供将军观赏的对局作为第一局,此后每年的御城棋都作为比赛对局,因此进程非常缓慢。其结果如下:加“”者执黑
第一局正保2年10月16日于御城安井算知中盘胜本因坊算悦
第二局正保3年11月2日于御城本因坊算悦9目胜安井算知
第三局正保4年月日不详于御城安井算知6目胜本因坊算悦
第四局庆安元年月日不详于御城本因坊算悦11目胜安井算知
第五局庆安2年2月17日于御城安井算知11目胜本因坊算悦
第六局承应2年10月17日于御城本因坊算悦中盘胜安井算知
双方各执黑获胜,三胜三败而难分高下。
前5局每年都对局,但第六局却间隔了庆安3、4年和承应元年,三年之后才下。历时九年弈完六局而平分秋色。
由于将军家光去世,并发生了庆安太平记所记载的由井正雪之乱,社会动荡不安造成其间三年未弈的空白时间。
当时御城棋制度还未确立。
从对局日程安排可以看出,就连固定比赛日期都没有规定。
在算悦同算知争棋后历时11年,即宽文4年底,御城棋作为传统活动终于被确定下来。
享保元年1716年,第八代将军吉宗提议把御城棋的日期定于11月17日。
当时弈棋之士稀少,御城棋不是很重要的活动,因而对于官府来说,有无棋所并非什么大事情。
4、算知终成“名人棋所”
本因坊算悦和安井算知的争棋最后以三比三战成平局,未分高低。
历时九年才对弈六盘棋,这种极为缓慢的赛程安排以及没有再进行加赛,说明幕府对决定“名人棋所”一事是否有诚意值得怀疑。
棋所存在固然很好,即便没有也并非什么坏事。幕府当时对棋所的态度大致如此。